惊蛰:天地盈虚,品饮蒙顶甘露

惊蛰:天地盈虚,品饮蒙顶甘露

270阅读 2021-03-05 01:47 书籍

惊蛰是农历二月的第一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惊蛰,二月节。《夏小正》曰正月启。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这一节气和立春、雨水一脉相承:立春东风解冻,雨水春雨酝酿,而惊蛰春雷始鸣,天地震动,那些昆虫、走兽在立春时已经有苏醒的迹象,还在“懒床”,这一下全部吓醒。仿佛一场生命的大戏,前两个节气还在舞台上布景准备,惊蛰一到,大幕拉开,生长的戏码就要轰轰烈烈地上演。

中国的古人是非常在乎人与自然的联结的,因此用天的虚与地的实来体现,人就在这一虚一实间感悟遵行天地大道。惊蛰一般是每年公历的3月5日或6日,往往在农历二月初二的后几日。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,二月二是民俗里很重要的一个日子,家家户户的男人们都在那一天剃头,借助龙抬头的好运势。这个龙是天上的龙,是潜龙勿用的龙,是个在地上触摸不到然而又可以借助实相来理解的龙。龙是鳞虫之首,行云布雨,立春起东风,风云既来,云从龙,而雨随之,所以,雨水准备。龙一抬头,惊蛰后百虫皆走,春天真正出现,人们必须忙碌起来了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天不忙碌,秋天无粮收。泛化开来,这个“粮”其实是指一切劳动的果实。

惊蛰的震为雷,雷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自然的肥料。我曾经在大理居住多年,大理有种美味的特产就是长在白蚂蚁窝上的鸡枞菌。野生鸡枞的生长和采摘都是雷雨季。天一打雷,大气氮气激增,随雨水落到白蚂蚁窝上,形成复合的氮肥,鸡枞的菌丝会迅速生长,成为不可多得的菌中之花。对于其他庄稼来说也是一样的,一场雷雨,不啻于从天而降的肥料。

涉及到雷火震动的卦象叫做“雷火丰卦”,解释中有这样的话:“丰,大也。明以动,故丰。“王假之”,尚大也。“勿忧宜日中”,宜照天下也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于人乎,况于鬼神乎?”大体是说,盈虚之间、满亏之变,是种规律,天地尚不能避免,何况人呢?天地盈虚传达出一种消息,人就应该得消息而动,在该努力时尽量地累积,才能应对未来的虚耗。所以,惊蛰,与其说惊的是百虫万兽,不如说是在催人奋进啊。

蒙顶甘露:蒙山顶上一枝兰

出于工作的需要,我多次从北京飞到四川,然后从成都坐车一路向甘孜奔去,伴随我的除了同事,就是奔流不息的大渡河。回程的时候,有了心情去观察,气势磅礴的河水,在康定咆哮不已,在泸定声势震天,拐到雅安的时候,却安静极了,水色也从黄色变成碧绿,路程再变,又看到静静流淌的青衣江,我知道,雅安是个风水宝地。

因为塌方,我们穿雅安而过,影影绰绰望见了蒙顶山,可是因为赶路,不可能停留。即便从雅安兄弟友谊藏茶厂门口路过,也无闲暇拜访。一路紧赶慢赶地回到成都,住下来,随便走走,在和境茶社歇脚,却成就了一段我和蒙顶甘露的缘分。

蒙顶山产的茶,书上说得多的是蒙顶黄芽、蒙顶甘露和蒙顶石花。黄芽是黄茶,石花和甘露是绿茶。因为市场的原因,黄茶现在品种稀少,品质也普遍下降,连带着我对蒙顶甘露也不怎么重视。看到茶师给我泡蒙顶甘露,我连自己的随身茶盏都没有拿,就用茶社里的杯子随意喝一口。

呀,怎么这么好!是特别悠长的香气,初始是自然的青叶的味道,慢慢地品出来是兰花特有的浓郁的令人舒畅的香气。兰花之所以高妙,是因为在山间啊,而这蒙顶甘露也如兰花一般吸收天地灵气,才舒展出这样一种高妙之香吧。

品了几泡茶汤,赏干茶,干茶倒是浓郁的果香,蜷曲着,附有浓密细小的银毫。再看叶底,并不十分翠绿,虽不经过闷黄,却也比其他绿茶颜色偏黄些,都是细嫩的茶芽,闻起来还是冷冷的兰香,让人舒展了一室一心的惆怅。

茶缘即人缘。因这一碗蒙顶甘露,我和茶师攀谈起来,才知她是这家茶社的老板。在成都宽窄巷子旁这样的地段开店,没有些斤两是很难支撑的,老板看来年纪虽然不大,却温柔中透着利落,泡茶讲茶自有一番态度,很是难得。我就这样认识了罗妮,也因而在后来得以一起去蒙顶山访茶。

初上蒙顶山,事事都是新鲜的。蒙顶山的茶是老川茶种,据传是西汉时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*亲手栽种。[*注释:出处为成书于清道光丙午年(1846)的《金石苑》之《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》。《行状》原文:“师由西汉出,现吴氏之子,法名理真。”但因此文不能作为证据文献,故而当做传说看待。]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,蒙山茶都是这七棵茶树的后代。唐玄宗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,蒙顶茶成为贡品,作为土特产入贡皇室。作为贡茶,蒙山茶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封建时代,直到清朝,蒙顶茶仍然是皇室祭祀太庙所用之物,“皇茶园”所产茶叶,是天子用来祭天的,即使皇帝也不能饮用,而皇茶园外出产的茶叶作为副贡和陪贡,皇帝才能品饮,也很难得赐给重要的大臣。

那一次的蒙山之行,我对蒙顶甘露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。在蒙山的千年茶树王旁俯仰天地,对人在草木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而在那之后,我又陆续接触了化成寺禅茶以及不少四川茶人,都是蒙顶甘露带来的回响,这一切于我,始终心有感触,念念不忘。

本篇分享节气茶文,摘选自图书《茶里光阴:二十四节气茶》,李韬著,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
李韬,“清意味茶学流派”(简称“清意流”)创始人、美食作家、素食者、佛教徒。著有《辨饮中国茶》、《不负舌尖不负卿》、《蔬食真味》、《恋味:味在舌尖心无间》等个人著作。曾应泰方邀请赴泰国为泰国公主等国家元首亲自泡茶。

图文来源:光阴知味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,3个陕西茶叶地理标志纳入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